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111學年度的管院傑出校友其他貢獻類得獎人】

 

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李宜熹 副教授

今年度的校慶活動於本月12日圓滿結束,管理學院同時辦理校友回娘家活動,並特別安排傑出校友頒獎典禮,我們財務管理學系博士班92級的大學長 — 李宜熹 副教授 榮獲本學年度的管院傑出校友殊榮!!當天宜熹老師的骨肉至親皆有到現場見證,令人備感溫馨

小編也趁著這學期開學前的空檔前往台北專訪宜熹老師,雖然是初次見面,不過老師人非常的親切,對於訪談中的題目侃侃而談,小編認為宜熹老師是位非常關懷學生學習狀況、注重教學、產學合作表現傑出的老師!

非常感謝宜熹老師對中山財管的掛念,願意設立獎學金提供有需要的同學們申請,老師非常注重善的循環與傳播,相信在未來,在學期間受過幫助的同學,肯定能繼續將宜熹老師這份美意傳遞下去!

以下為宜熹老師專訪問答集

 

Q:教授當時對中山大學或是財管系有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嗎?現在對中山大學財管系的印象如何呢?

A

在財管所求學的過程中留下蠻多深刻印象的,碩班與博班在中山財管共十年左右的光陰,碩一花很多時間在修課上,當時許多老師在業界蠻知名的,故碩二就有很多至業界實習的機會,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做了很多的專題報告 (老師們在業界有很多產學專案),所以不僅是學習到課本中的知識,更有機會與挑戰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修課印象最深的是 馬黛老師上課從晚上六點上到凌晨三點,最後 馬老師說:不然就帶大家去吃早餐好了,還記得當時吃完早餐還去體育館打了羽球,之後趕著早上九點上課。其他課程也是都熬夜到半夜兩三點才能完成課堂報告,我們班上的畢業旅行到泰國,當天早上六點集合前,同學們都還在趕 鄭義老師與 劉德明老師的期末報告。同學們的感情甚好,整班偶爾會即興吆喝花兩天一夜開車到台東遊玩洗溫泉 (那年有很多流星雨)!碩士班期間不但學習上非常充實且同儕間非常歡樂。

博班的部分,就會參與了更深度的專案產官學計畫,當時跟著 郭照榮老師做過財政部的土銀民營化的研究案,以及央行的巴賽爾資本協定-新的監理機制的導入。此外,我也參與 鄭義老師與外校老師的金融相關機構投資與系統系統開發專案,這讓我有機會更全面地瞭解如何整合財務理論、數理統計與資訊工程等相關技術。博士班的養成讓我相對於它校學校畢業的博士生有很大的競爭利基,這對我在尋找教職上有很大的優勢。

 

Q:您在大學主修企管,研究所則往財務領域發展,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轉換跑道呢?

A

我國中和高中讀的都是私校,國中升高中算是直升,所以在上大學之前算是比較沒有花很多心思在課業上,也因此,對於讀書比較沒有彈性疲乏的感覺,所以升上大學時,我非常認真投入在課業上,而其實這對我帶來很多的正向回饋,在當時我們企管系的課程規劃中,大三開始的專業科目安排正好就是財務相關領域的科目,而當時的時代是財管剛好興起的時候,修了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投資學與期貨及選擇權等課程後,對這方面就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大四當時決定未來要走推甄這條路,故後續要再進修的目標則以大三所學為基礎去準備。

 

Q:教授在財管所求學對自身及未來所帶來的影響?

A

學了財務,可以讓抽象的觀念變得更具體些,舉例來說,在執行有關行銷面向的專案,最終專案是否被採納,一定需要做一些更細緻、有關財務成效的評估,故財管的訓練讓我能更深化在數字上的計算,而也很幸運的因為大學主修企管,也更能將在財管所學相互結合,將數字靈魂化。

而在當時接觸財務工程,對我來說也獲益良多,學習財務的理論、商品的訂價、資訊的計算,這三大面向的結合影響我未來很深,目前時下熱門的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專業與當時我受財務工程的專業訓練其實都有相關。

 

Q:當初中山財管吸引您就讀的原因是什麼呢?

A

在念財管所前,我念了統計研究所,當時學了蠻多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的課程,但當時的人生規劃是未來要念財務博士,似乎與生物統計等專業項目不是太相關,當時和幾位教授詳談後,原先決定要前往美國的雪城大學就讀,但我哥哥告訴我,我不如趁這個機會,證明自己考得上國立大學,故當時就來甄試中山財管所,結果很順利的錄取了,因緣際會之下就來就讀中山財管所。

 

Q:教授當初為何想走研究這條路呢?

A

大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很多教授告訴我未來有走研究的潛力,因為我在大學時非常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之中,當時也是全系第一名畢業,後來還取得了斐陶斐榮譽會員並獲得國科會 (現為科技部) 的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創作獎。自己覺得做研究和教書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志向,在大二升大三的時候我跟著一些擔任國家品質獎評審委員的教授做了許多資訊系統導入及企業再造的很多實務專題,雖然當時很想走學術、做研究,但因為大學、研究所這段時間,主要還是做比較多實務上的專題,也一路延續到現在,雖然以前是比較想做深耕研究,但從大三到現在,其實我做的比較多都是較為廣泛的議題,並將理論應用到解決實務的各種問題上。這樣的產學連結歷程,到了碩士班、博士班乃至於現在,都是我主要走的方向。

 

Q:您會給在大學覺得科系不適合自己並想在研究所轉換跑道的同學什麼建議?

A

遇到這樣問題的同學,可以先自己想一想,就讀的科系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自己?以及,自己是不是在原本的領域有蠻大的投入?換個角度想,其實不管喜不喜歡,原本選讀的科系就是當下最現實的環境,山不轉路轉,換一個角度去學習,至少在原本的領域要有一定水準的表現。在大學讀企管系時,我有一位室友原本想念的是文學,後來被父親要求填商管志願,當時的他非常認真,但考試成績甚至比一些不太用功努力的人還不理想,而他碩士班則轉往教育研究所發展,這反而讓他如魚得水,在念教育研究所的過程中,因為有管理學相關的背景知識,得以用在教育相關知識的整合,最後甚至比我還早拿到博士學位,所以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每一階段所學或許對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是有幫助的!只要是目前的環境對我們的要求,就盡力做到最好,下個階段的目標就自然而然地會在未來浮現。

 

Q:許多同學會覺得研究所非頂大不讀,教授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呢?

A

這個問題其實不太能夠一概而論,有些學校雖然不是頂大,但就我的瞭解其實對於辦學方面也是有十足的功夫與規劃,甚至比頂大更用心,念研究所要考量的有三大面向:師資結構、校友體系與課程規劃,比較資深的系所在前兩塊可能會比較吃香,例如中山財管所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認為有頂大可選擇那當然就去讀,若沒有機會念頂大,但也可以考慮一些較新穎且可直接與產業做連結的系所 (但留意課程規劃是否名符其實),作為進修的參考。

 

Q:教授對未來想在FINTECH領域發展的同學有什麼建議或提醒?

A

金融科技 (FinTech) 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金融問題,科技的面相其實非常多元,除了了解常見的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和數據分析之外,同學們可以想想在現在的環境之下,有沒有自己覺得有趣的金融議題,並深入的了解金融的核心,就可以去審視在現在的環境之下,是否能夠藉由不同科技的運用與整合去解決問題,所以應該更細緻的去拆解這些金融科技的內涵,才不會只是片面的了解這些名詞。另外,我覺得法律在金融科技領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最終會走向合規,要如何與監理機關溝通,其實就得靠法律來討論,不然任何的創新若無法與監理機關有效的溝通,則非常有前功盡棄的可能性。此外,結合法律、金融與科技的監理科技 (RegTech/SupTech) 也是大家值得發展的方向。

 

Q:教授對於剛進入財金領域科系就讀的同學,有什麼學習上的建議或提醒?

A

同學在學習的過程,要一步步訂定自己未來的目標,要走的與眾不同,就要深入的瞭解目標,並想想是否能透過不同面向的整合,來賦予發展或改變的可能性,若真的沒有目標也無妨,只要按部就班的好好盡本份,把當下的課程學好,人生會好好帶你走向正確的道路的。另外,我鼓勵大家去聽聽 2005 年賈伯斯先生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他講了三個自己的小故事,從而去說明他人生豐富的歷程,雖然看起來是三個不連貫的故事,但其實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收穫。

 

Q:教授對於教學生涯是否有任何心法呢?

A

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詞我覺得蠻好的:Learning by Doing.,老師講課過後,能夠自己利用程式、試算表等工具去實作的話,更能加深印象以及學習的基礎,當遇到新的問題的時候,這些實作的內容會是很好的背景知識,而這些檔案可以永久保存在自己的電腦裡,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寶庫,另外,若能把擅長的、有興趣的內容學得精細,一定會比廣泛涉略各面向的知識但卻只學到皮毛還來的好,還要記得自己學習的初衷,學習的內容會不會考並不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發自內心的想學習,找回自己最初學習的熱忱與求知的慾望才重要。

 

Q:教授您對系上的無私奉獻及回饋,當選了傑出校友,而您選擇回饋給母系的原因是什麼呢?

A

真的是非常榮幸可以得到傑出校友這個殊榮,其實原本是婉謝主任的美意的,雖然有做一些小小的貢獻,但要得獎似乎還是顯有不足。

當時的初衷其實是回到學界教書時,有擔任導師的職務時就會常需要簽核一些文件,而當時就常見到一些家境較清寒的同學需要申請獎助學金,這時我就會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狀況,而有些學生在約談時都會發現,他們的成績其實都不太理想,甚至有好幾科都有被當掉的狀況,有些學生真的就是家境不好,時常需要打工而就會缺課,這些現象其實也值得衣食充足的同學好好思考,家人能提供無憂慮的環境供同學讀書,真的要好好珍惜這樣的資源認真用功,而那些刻苦的同學在課業與經濟上無法兼顧時,真的就會讓我覺得比較可惜。

過去學校與系上對我的栽培,讓我非常感激有這樣的學習環境,現在有能力就可以訂一些目標來幫助學弟妹們,針對有這樣需求的同學,給予一些資金上的協助,希望這能有更多的擴散、更多人響應,產生善的循環。

管院新聞稿: https://reurl.cc/gQDxbR